-
2025-02-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法释〔2022〕14号)第三条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依据
-
2025-02-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已于2024年11月25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3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第一条 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第一项规定请求确认重婚的婚姻无效,提起诉讼时合法婚
-
2025-01-14
一问题由来笔者近期在一件代理被告应诉的民间借贷案件时,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原告代理律师在一审庭审举证、甚至在一审法官询问其是否将某份材料作为证据提交法庭时,明确表示了拒绝,但一审法官却将该份材料作为重要判决理由判决原告胜诉,毫无疑问,这违反了“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我方提起了上诉。二审中,经二审法官询问,对方代理律师明确要求将该份证据作为二审证据提交法庭。对此,笔者发表
-
2025-01-07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第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停工留薪期工资或者病假工资、用人单位未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一个月工资、工伤医疗费、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未签劳动合同的第二倍工资、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
2024-12-18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按照《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司法解释一》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确认婚姻无效,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在提起诉讼时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近亲属关系永远不可能消失,未到法定婚龄的情形有可能消失,重婚情形的也有可能消失。前两种情形都没有争议,但
-
2024-11-20
收养关系作为一种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具有与自然血亲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收养关系的确立与解除都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我国第一部《收养法》于1992年4月1日开始施行,那么在此之前产生的收养行为又将如何认定?被收养人又是否可以继承遗产?本文通过近期代理的一起继承纠纷案件对此作出分析。【案件情况】男子张某与女子李某系夫妻关系,二人在1980年生育亲子张小强。1987年,二人又收养了被遗弃的女婴张小丫,但
-
2024-10-24
顾某向某文化公司投递简历后,文化公司对顾某进行了面试。2022年7月22日,文化公司向顾某发送《入职通知书》,其中明确顾某工资为18000元每月,并要求顾某提供离职证明。故顾某向原用人单位提出离职,但离职后却接到了文化公司的取消录用通知。遇到这种用人单位录用后又反悔的情况,劳动者该如何维权?根据《民法典》第500条的规定,劳动者遇到上述情况时可向用人单位追究缔约过失责任。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
-
2024-10-21
在中国登记结婚,在国外定居后并在定居国办理了离婚手续,由于国家司法主权的独立,国外法院的离婚判决在国内不能直接得到认可;另外国内的财产在国外法院离婚时基本不作处理,仍然要回到国内另行分割。本文通过近期代理的一个涉外离婚案件对国外离婚后如何在国内办理离婚手续及财产分割作出分析。【案件情况】男女双方在中国某市民政局登记结婚,2010年到美国洛杉矶定居,后二人均取得美国绿卡,并生育一个女儿。2015年双
-
2024-07-01
2023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新《公司法》,删除了2018年《公司法》中16个条文,新增和修改了228个条文,其中实质性修改112个条文。本次修订,是1993年《公司法》以来的第六次修改,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将对我国5000万家公司产生系统影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公司法》的修改和变革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反映,为了更好
-
2024-06-0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实做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本文对《指导意见》相关内容加以分析解读,供保险业务及法律业务领域的同仁们参阅研读。01 公文详情 公文名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